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有用資訊在PTT、Dcard、FB寵物社團網友最新推薦以及評價討論大公開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74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烏烏醫師、蘇怡寧醫師愛碎念、欣匠、營養師愛碎念-孫語霙營養師等,共有860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8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中醫四物所-全台最懶得更新的中醫平台、烏恩慈、孫語霙 營養師、KT(郭美妤)醫師❤婦產科/醫學美容外科女醫師、許峻睿醫師等,同時還有39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的相關影片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孕婦確診會影響胎兒嗎是什麼內容吧:

烏烏醫師
熱度指數:8604
按讚數:7826
留言數:169

昨晚睡前看到一則令人難過的新聞「41歲趙小僑,16週胎兒沒心跳,經紀人表示目前查不出原因,的確大部分早期沒有心跳的個案,最終都找不到原因,只能推論是胎兒有異常無法繼續生長。尤其是媽媽尚未感受到胎動時,在超音波檢查之前,媽媽和醫師都無法判斷胎兒是否還有心跳及正常長大。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時,我總覺得又是一次溝通與安慰的考驗,常感到很困難不想面對。但想到這件事對女生來說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大的考驗,我就覺得我更勇敢且溫柔的把事情處理好。

開始搜尋相關報導和網友留言後,我竟有點生氣到失眠!主要是看到很多新聞標題都用「胎兒保不住!胎兒沒能保住」。來描述這件事,雖說是很常見的下標,看到「保」這個字我就很有意見,因為胎兒的健康安危,產婦能改變能根本極少。媽媽只要不煙不酒就是對胎兒最大的保護了,何來保胎之有!

或許很多人會說,烏醫師你這也太糾察隊了。這就是滑過去的一個新聞,幫她難過一下給予祝福即可,何必斤斤計較。 但我要強調的是,雖是用字遣詞的問題,這樣的標題無形中已經給大眾留下原來胎兒要「保」才留得住的印象。甚至讓有些媽媽自我懷疑我有「保」護好胎兒嗎?最糟糕的是,同樣發生過早期流產的女生也會認定是自己沒能「保」好胎兒。

我就曾遇過,同樣是胎兒停止心跳的媽媽在診間邊哭邊自我檢討,問我下一胎該怎麼做,要多小心才能保住胎兒。這難道不是長期用字不夠精準的後作力嗎?

另外相關新聞下面方的幾則留言也讓我不吐不快。好比「冒昧提醒,三個月內還是不要說!」、「所以真的三個月內不要說!」雖然底下馬上有粉絲護航回應「小僑是超過三個月才公布!」。
但我想這也不是此事的關鍵,重點是胎兒心跳停止和何時公布懷孕根本毫無關聯!
真不明白為何有些人為了找答案,要證明自己的信仰是對的。就要利用不理性不科學的說詞,解讀醫學上尚未找到原因的事呢?
更何況這種迷信,最後都是把槍對準媽媽脆弱的心,實在很不可取。

然而一定會有人說這就長久流傳的習俗啊!何必自找麻煩去違背。話雖如此,但有時硬去遵守反而導致負面影響。

好比之前在門診就有剛驗到懷孕媽媽和我諮商,剛驗到懷孕,隔壁同事猛抽菸。深怕二手菸對胎兒不好,但礙於三個月的習俗又不敢公布。因此無法以懷孕為理由請他停止吸煙,問我該如何是好?另外也曾有一個在日商公司上班的媽媽,同樣不敢公佈懷孕卻又得和日本人應酬,只好硬著頭皮吃了一大堆生魚片,來到門診急迫地希望我幫她檢查清楚,保證胎兒不會被影響。

以臨床經驗來看,這兩件事影響胎兒可能性極低。但對媽媽心裡造成的壓力是無法量化的,尤其第二個媽媽。當下我是心疼大過於生氣,心疼的是她長期被習俗綁架卻無力反抗, 氣的是她的不理性。但轉念想,若社會上眾多人都這樣告訴媽媽,三個月內不能講喔,不然會流產喔!又有多少人能抵擋這些看似善意的威脅呢?

若要問懷孕何時公布比較好,我想還是孕婦開心最重要。有媽媽很不愛被管東管西,怕長輩不准她運動不給他喝冰,嫌她肚子小。她到五個月才說,直接用一句「你看我這不都好好的,懷孕本來不是生病」來回應錯愕的長輩。但我也遇過,一懷孕就拍照打卡享喜悅的媽媽,反正假使旁人給予多餘的指教與建議,她也不打算往心裡去。

很多人曾問過我,如何打造對媽媽更友善的環境,過去我總是語塞。但經過這個新聞,我想應該是當各種相關新聞出來時,底下的留言能稍加留意,多從媽媽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是,即使立意良善,也不該用她人的傷痛捍衛自己的信仰。

烏烏醫師
熱度指數:4799
按讚數:4705
留言數:173

隨covid-19疫苗陸續開打,近來只要注射後發生的醫療事故都被「合理」推論是疫苗造成。最近又有一則「疑似打疫苗後餵母乳,女嬰猝死」的報導,讓很多哺乳媽媽看了很緊張,甚至覺得如果要持續餵母乳就得放棄疫苗施打。

先說結論:雖然兩件事有先後時序關係,但學理上來看兩者是不可能有關連的。

*疫苗不會直接透過肌肉注射進入母乳

首先,疫苗和口服針劑藥物不同,是採取肌肉注射,不論哪種形式的疫苗過去研究均證實,不會有任何疫苗成分直接藉由母乳傳到寶寶身上。而哺乳媽媽打疫苗,也要14天後才能產生抗體保護寶寶,因此就算是抗體造成的影響,也不可能隔天就發生。

另一方面,新生兒猝死比例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低。數據上來看 ,自然狀況下,嬰兒一歲前猝死機率為千分之一,一年平均有六百多個案例。我在住院醫師時就遇過兩次,即使事件就發生在醫院,急救後仍無法挽回、也找不出原因。而猝死可能跟呼吸道阻塞、先天性遺傳疾病等有關,有時甚至原因不明,往往需要解剖才能釐清真相。。因此針對此事件,若未經解剖釐清,實在不該將死因直接與疫苗做連結。

報導中還有幾件事情讓我感慨。事件發生後,媽媽受訪時建議其他媽媽打完疫苗後不要餵奶,雖然了解媽媽是基於好意做出提醒,但我還是認為不應該將個人經驗凌駕醫療專業和數據統計,後續也有媽媽和我哭訴,先生說打了疫苗就不准餵母乳,讓她在個人防護和母乳間進退兩難,實在是令人無奈又心疼。

媽媽在報導中也提到她有問過醫師,我在一些群組中看到有同業立刻對此表示 「這樣的起手式,就是要告醫師了」,也有人大方承認這就是為何他們從不積極推廣孕、產婦打疫苗,只要媽媽多問一句「這樣會影響胎兒、新生兒嗎?」他就會直接叫媽媽不要打。從醫師的角度和醫療糾紛如此頻繁的環境來思考,我當然可理解有些醫師對疫苗持保守的態度,畢竟是否積極推廣疫苗和要不要打疫苗一樣,完全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但如果因害怕出事違背科學證據而反對、或甚至阻止孕產婦打疫苗,我就完全無法苟同。�
這也讓我回想過去在大醫院服務時,注意到孕婦流感疫苗是要自行到家醫科施打,極為不方便。我和當時的老師反應「要不要和院方申請,把這項業務移轉到婦產部,增加施打率。」結果當時得到的回應竟是「不需要沒事找事,打出問題妳負責嗎?」我還記得當下我非常衝擊,但人微言輕也不敢多說什麼。不知道現在這個現象是否已經改善?

*懷孕意外事件難掌控 不應任意歸因咎責

不過的確,各種事情放在孕婦身上總變得格外複雜難解,即使研究已證實流產、胎死腹中或早產和孕婦的食衣住行用藥無關,也很難預防。大家還是會想找到原因咎責,不只媽媽本人的行為會被放大檢視,產科醫師也常會被質疑是否粗心誤診才造成不好的結果,甚至因此吃上官司。

其實,流產、胎死腹中或早產這些狀況的發生往往是隨機、沒有原因的,也遠比想像中的多。未來疫苗大規模施打時,一定還會聽到類似的事件,我也在此拜託記者媒體勿片面報導,或至少同時採訪醫師的意見。

再次強調,目前國際間的共識都是哺乳媽媽施打完疫苗,可以繼續餵奶,且有機會產生抗體保護新生兒。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也馬上發表聲明,支持這項說法。所以我還是要再次呼籲孕產婦們「輪到妳,就去打」。另外也要叮嚀,若注射後就發燒仍可吃退燒藥,並不會影響寶寶。

最近剛好把卡繆的《瘟疫》看完,故事中的醫師有一句名言,剛好在此分享給大家。
「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什麼叫做正直?我不知道一般人怎麼看,但對我來說,就是盡我的本分」
這段時間我也常在思索,到底作為一個婦產科醫師的本分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盡力提供孕產婦相關資訊,化解她們的焦慮,持續地保持身體健康、堅守崗位。但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好比預測疫情的走向,非我專業我就不該擅自評論,避免說錯誤導民眾。
那記者呢?我想應該是在確保民眾知的權利同時,謹慎地和專家求證,弭平資訊不對等的狀況,而不是草率的發文製造民眾恐慌,影響大眾福祉。

大家一起加油,我們對抗的永遠是病毒,而不是人!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熱度指數:3525
按讚數:3220
留言數:147

關於寶寶先天性心臟病

今天
是很嚴肅的來函照登

============================

蘇醫師,抱歉,很冒昧來打擾你。
我是先心兒寶寶的家長。
最近先心兒社團熱烈討論:
不少媽媽們因為生了先心兒,
受到長輩的責難,
不少長輩認為,
是媽媽孕期挑食,
或沒有好好養胎造成的,
(其它幹話就不提了)
想請問蘇醫師,如果方便,
是否可以幫忙指點迷津
讓我們可以轉貼給廣大的長輩們
孩子們的心臟問題,
真的是我們害的嗎

============================


請大家看看這篇

http://www.ccft.org.tw/know/know_content.aspKD_ID=49

這是台大專業小兒心臟科邱舜南醫師寫的
節錄於下:

============================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大約在受孕後的第3~8週開始發育,如果心臟發育的時期因為某些原因使心臟的結構異常,而形成分流或阻塞物,使正常的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也就是有血流方向和壓力的改變,這種異常的心臟結構被稱為『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大約每一千個出生新生兒中就有六到十個,其中大約40~50﹪在出生一週內可診斷出來,約50 ~60﹪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在寶寶接受健康檢查、接種疫苗或感冒時被醫師診斷出來。

為什麼會得先天性心臟病

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至今仍然不明,致病的原因是多重因素,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第一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時,第二胎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機會提高至2~6倍,因此下一胎的產前檢查是相當重要的,建議到具有高危險妊娠照顧經驗的醫院接受檢查

============================

重點來了
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至今仍然不明
致病的原因是多重因素
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確實有遺傳因素跟環境因素
這都有人提出來認為會有影響
但絕對不是什麼跟孕婦有沒有挑食有沒有好好養胎或者有沒有在房間釘釘子有關
欸我可沒說這是幹話喔但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說過了
這叫做情緒勒索
很煩我知道
但重點是你自己怎麼想
如果你自己要跟著陷入這鬼打牆的無窮盡輪迴那你就是自找的

對了
由於現在產前診斷的進步
我們經常會接到很多這類的諮詢
蘇醫師蘇醫師我肚子裡的寶寶被發現有心臟病我該怎麼辦?

我必須很嚴肅的說
很多時候
產前診斷並不只是為了終止妊娠
而是希望能夠早期發現做好準備給寶寶最好的照顧
這樣說好了
在過去不知道肚子裡的寶寶有心臟病的時候
一出生我們突然發現血氧量不足必須手忙腳亂的去找原因
如果可以事先知道然後讓新生兒心臟科團隊一出生就開始接手
這絕對會好上許多
這道理應該不難理解

尤其
在21世紀的現在
我們對於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有了長足的進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
為了能夠讓有這些困擾的媽咪們能夠得到更好的協助
我們特別開辦了產前胎兒心臟超音波特別門診

http://www.dianthus.com.tw/Images/AppointmentsForAll/03.jpg

如果
您被告知寶寶有先天性心臟病
如果
您很徬徨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讓我們專業的小兒心臟科專科醫師在產前幫大家做第二意見諮詢並協助安排後續的治療處置計畫吧

有需要的話
歡迎您隨時打電話來聯繫安排

如果可以
我們一起給寶寶一個機會吧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1807370666222486s=1727931221&sfns=mo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烏烏醫師
熱度指數:3288
按讚數:3172
留言數:66

前幾天一個政治人物的在造勢活動提及「我媳婦當年跑完一場艱困的選舉,造成她六個月流產」雖然這句話熱度不高,但提及流產早產,我認為還是需要做一點專業的解釋。

首先,六個月應該是早產並非流產。流產的定義是五個月內胚胎沒能留住,如果是三個月內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胚胎發育不正常,四到五個月最常見是子宮頸閉鎖不全。這些也都跟有沒有到處跑,是否臥床休息無關。

但提到早產背後原因就很難釐清,每當安胎安不住時,媽媽總是會心碎的問醫師,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早產前的食衣住行總不免被拿出來放大檢視,也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讓許多孕婦在孕期飽受壓力、綁手綁腳。回到新聞事件本身,就現有的文獻我們可以知道,運動不會引起早產,但長期慢性的工作壓力、久站輪班的工作的確會增加早產的發生。也就是說,事件的主角不會因為單純只跑了一場活動就早產,但假設他在孕期每天每天承受工作上、精神的上壓力那就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

所以說,懷孕了就要多休息,這句話其實對了一半!
休息,應該指是避免工作上的過度疲勞或精神壓力,而不是要把孕婦綁在床上、關在家裡。勞動部其實也有明令「懷孕期間,若有較輕易的工作,得申請改調,雇主不能拒絕」。就我在門診觀察,孕婦的職場友善這幾年的確有緩慢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地方很難也無力改善。

我們都知道化療藥物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畸胎性,提供化療藥物的工作人員即使受過完整訓練,仍存在職災的風險。但是化療病房的護理師一但懷孕卻無法轉調其他單位。「以前大家懷孕也是照做啊,就自己小心一點不要打破、滲漏就好」當環境瀰漫這種氣氛時,個人根本不敢發聲,也怕因為自己據理力爭影響單位的和平。

最近我也遇到一個高齡41歲的媽媽,原本深受主管賞識,懷孕之初主管還很興奮的昭告天下,但隨著她孕吐害喜症狀嚴重、體力不支工作表現下滑時,主管竟然私下傳訊羞辱他,「我沒想到妳懷孕就變這麼廢」,甚至立刻將她調到較低薪資的職務。在門診,我鼓勵他搜集資料舉報勞動部,也花了很多時間安撫她激動的情緒,但我不禁反思,在孕婦職場友善這件事上,我可以做的是那麼少,還有多少隱忍、沈默是我所不知道的。

去超商買冰飲,店員可能會質疑的問「孕婦喝冰對胎兒好嗎?」在健身房跑步、扛槓,路人可能會罵妳只顧自己耍帥,不管胎兒安全。但是當孕婦在職場上受到不平等對待時,又有多少人會跳出來說話呢?

#孕婦可以吃冰也可以運動
#孕婦職場友善我應該做更多

欣匠
熱度指數:2773
按讚數:2475
留言數:123

四年前夏天的某個下午,我對自己的身體彷彿有所感應,去買了驗孕棒,惴惴不安的看了結果,兩條線。

和第一胎的驚喜萬分,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初時我一絲喜悅也沒有,腦中迅速的把自己最近的行為掃描一遍:照了胸部X光、吃了止痛藥、似乎還喝了點酒,以及,我做了電腦斷層,為的是牙齒的治療。我和M商量了一下,先一起到住家附近的婦產科檢查,尋求醫生的意見。 年紀看來是我們父輩的醫師很快地告訴我檢查結果,確實是懷孕了,我也把我的疑慮全數提出。吃藥和喝酒的部分還好,很少量不太會有影響,我最擔心的還是電腦斷層是否會影響胚胎或是之後的胎兒,甚至出生後的發展。對方也很快地告訴我他的結論,而這個結論是以幾個問號來呈現的。

「你自己是護理人員,怎麼會不知道CT(電腦斷層)影響有多大?」(…其實我不是)

「如果以後產檢有什麼問題,或是長大哪天生了什麼病,你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要是他以後沒有上台大,只考上陽明,你會不會想著是不是當初的CT造成的,你要怎麼跟你婆婆交代?」

當時心亂如麻,我忽略了短短幾句話所隱含的冒犯,事後回想起來是很不舒服的。在醫師斬釘截鐵的態度下,我們很快地做了決定,不留。從診間走到櫃檯不到半分鐘,說不上來有什麼心情起伏,直到批價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藥要自費,還不便宜要幾千塊,而兩人身上都沒有太多錢。走出診所去領錢的路上,我猶豫了,跟M說等等吧也不差一兩天,我很快地傳訊息給幾個同學,婦產科專科、放射科專科、牙科專科,真的很感謝他們,即使平常我疏於聯絡,同學們仍舊非常迅速地回應我。所謂的回應不是模稜兩可的寶寶可能會考不夠好..,而是直接告訴我牙科電腦斷層的輻射量數字是多少,其實相當低,和一般想像中的胸腹部電腦斷層差很多;孕婦可以承受的輻射線劑量、輻射線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有全無率,會受到輻射影響的胚胎本身也留不住;以我所承受的劑量,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智力和發展‧‧‧等等。有憑有據,引經據典。

看到這些數字,我心裡已有七成改變主意,又想更安心一點,晚上我們衝到之前產檢的禾馨想掛蘇怡寧醫師的門診聽第N意見,當然是沒掛成。好在之前幫我檢查的林佳慧醫師隔天早上就有診,見到林醫師之後我劈哩啪啦講完我發生的事情,林醫師只淡淡的表示,不會有影響的(事隔多年我並不記得林醫師的原話,為了不造成林醫師的困擾或是我有所誤解,就簡單帶過,不過一開始老醫師勸我不留的那些話我倒是一個字也沒忘…)。 走出診間之後,不需要問對方,我和M都有共同的答案,既然做了決定,日後寶寶萬一發生任何事情,都要理性面對,確信都與今日種種無關。但我們也約定這件事情先不跟家人說以免大家擔心,僅有幾個密友知道。我的焦慮在短短不到24小時內,隨著諸多專業人士的釋疑,跟著煙消雲散,在懷孕過程中我再也沒把任何事情往當初的行為聯想上去。

寫到這裡,如果我要開始痛罵一開始的老醫師,害我們在那個晚上差點失去這麼可愛的女兒云云,就太狗血太矯情了。事實上按照我們的個性,即使領了藥回家,肯定也會多方詢問,以獲得最佳解答,不會那麼輕易就放棄,雖然至今我們偶爾會開個小玩笑說,幸好當時身上沒錢哪。只是當初那幾句帶有那麼一點歧視意味的話,再回味起來就真的不舒不爽了。這幾句「教訓」,背後是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貶抑,還有業內人士嗅得出來的,一絲醫師對護理師高高在上的味道。原來我們對自己肚子裡胚胎的去留的決定權,竟是建立在婆媳上尊下卑的框架裡。而雖不知為何對方對我的職業印象有出入,但我相信若對方知道我實際上也是一位醫師,恐怕態度會大轉變,最起碼我不會聽到訓導主任的腔調,我會獲得更尊重的說法。

「你不覺得他講那些話在歧視女性嗎」我問,M搖搖頭說並不是,因為對方是深入骨血的歧視女性‧‧‧‧他不覺得這觀念或是態度有什麼問題,所以當他說出那些話的時候,是沒有「故意的惡意」存在的。這個說法頗為精闢,原來M的中文偶爾也有靈光的時候,平常怎麼很少講人話呢 M還說當下他心裡不合時宜的暗自回答:陽明很好了吧! 我自己都考不上! 真不愧是我老公,何時何地都能有垃圾話。

這件事情帶給我自己的感受和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生命中的貴人,原來我受的教育,我走的路,最受惠的是我自己。隔行如隔山,跨科如跨海,我對本科之外的所有知識是那麼的微薄近乎無知,不光是這個事件,有小孩之後我手痛、腰痛、腳麻、小孩看電視會不會傷眼,都要感謝神內貴人、骨貴人、麻醉貴人、眼貴人,謝謝眾小主的恩澤。

再來是我有沒有問題 當然有,我自己是專業人員,卻沒有在照射X光和斷層之前檢視自己是否有懷孕的可能性,我對自己「應注意而未注意」,我得負最大的責任。推己及人,雖然本來就是該做的,日後我每一次要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更會親自確認女性患者是否有懷孕的可能。縱使不對胚胎有實質的影響,這確實會造成一位母親的不安與不悅,能避當然要避。結果就是歐巴桑病患們一臉嬌羞的說:謀科稜啦! (嘿!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我哪知蚌要到幾歲才沒可能生珠)。以及,少女們各種靦腆的搖頭。

那如果,今天面對這個關鍵叉路的不是我呢 如果,只是一般的民眾呢 幾句煽動而沒有根據的話語, 就這麼定了多少的生死。親愛的妳,請相信科學,不要只憑感覺。我們有義務也有權利保護自己,對自己的身體有最大的決定權,當面對類似的問題,如若對方提不出有建設性的論述,記得要尋求第二意見。不更新資訊,在原地踏步的醫師,畢竟是少數。

*******

我家Zoe的事還沒完,懷肥倫的時候我就有妊娠糖尿病,產後再測葡萄糖耐受性也沒過關,第二胎血糖會偏高是注定的,然後在這回懷孕前期,林醫師就發現我的雙側子宮動脈壓力過高。說到林佳慧醫師,我真的相當感謝她,平常每次產檢的超音波都譬美高層次在掃,到真的高層次那天我還因為平常聽太多差點睡著(喂),看到的人請不要誤會,不是真的每次都掃超久啦不要為難林醫師,我是要表達林醫師的細心。子宮動脈壓力若居高不下,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寶寶太小,妊娠高血壓,最危險的是發生子癲前症,簡單說就是學生時代去完婦產科可以什麼都不記得,卻一定會對這個病名有印象的急症重症。

所以,我又焦慮了,在我以為懷孕不過如此而已,又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於是我又啟動貴人模式,是當時我還任職的醫院,婦產科的同校學弟李醫師。其實李醫師在我懷肥倫時就給予我許多心理上的支持,當時一個妊娠糖尿就讓我整天在崩潰邊緣,每每和他聊完總能放鬆心情繼續往前走。然後李貴人就問了:學姊你有驗PIPF和PAPP-A嗎 可以預測子癲前症發生的機會。其實我在禾馨的診間當下林醫師就查過了,我並沒有自費檢驗這些項目,當下也過了最佳抽血時機。時間無法回頭,追究已無意義,學弟當機立斷就開了阿斯匹靈給我,這也是林醫師在診間就建議過的,我就這麼一路吃到中後期。

之後是每次產檢都聽到壓力仍高、壓力仍高、壓力仍高。也許有些人會有一點點印象,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內奉行低鹽甚至近乎無鹽飲食,導致一家三口去M的車聚時,我帶的飯糰根本沒味道,M還對隔壁人家的雞湯垂涎欲滴這件事…..這一切都是跟預防妊娠高血壓有關。記得有一天我實在太嘴饞,開了一盒杯麵來吃,又怕太鹹,最後粉包才撒了一咪咪進去,M直翻白眼說這種吃法不如不吃。嘿! 那可是我一生中吃過最難吃又最好吃的泡麵,它當然難吃,根本就一點都不鹹! 它也實在好吃,幾個月沒吃到這麼不健康的食物,我簡直要流淚。幸運的是,懷孕中期接近後期,我的子宮動脈壓力終於回到正常值,也結束數個月不能吃泡麵的煎熬(誤)。

在經歷過這些之後,我得知身邊女性好友懷孕,總是會苦口婆心的勸說,自費產檢在能負擔的狀況下,能驗就驗,能做就做吧。我自己發生的事情事後回想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也許當初驗不驗,都不影響治療和結果。但有些狀況就沒這麼輕鬆了,羊水穿刺後勢必有些母親必須心痛地放棄,甚至到高層次那一關,還有人幾乎不敢相信卻又必須堅強的面對各種需要引產的問題。懷孕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生產更是到鬼門關前走一遭,當那些令人心碎的故事,真切地發生在離你很近很近的地方,離你很近很近的人‧‧‧‧

我從小到大的綽號沒什麼可取的,唯一叫起來比較可愛的,就是「欣匠」。在我寫部落格之前,也只有一個人會叫我「欣匠」,我曾經問過她為什麼這樣叫我,她歪著頭想了一下說,就覺得這樣叫很可愛啊。(而且那個欣要發成ㄒㄧㄣˊ ,兩個字要講得慢慢的,才夠可愛。)

就是這麼近。

那衝擊之大可想而知,導致我已經順利度過血壓那關,在進產房之前,仍以一種交代後事的態度對著M說萬一如何,我的選擇是什麼,也請M務必考量自身能力做出判斷,我相信他。M並沒有像電視劇裡那樣捂著我的嘴說:別說這樣不吉利的話! 而是點點頭表示理解。

親愛的妳,請保護好自己,對懷孕和生產,都要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我們不是要無病呻吟,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好準備。因為即使,已經用最高規格來準備,卻仍可能發生憾事。或許終究避無可避,只能一嘆,但可以提早發現的問題,可以小心處理的狀況,別讓它成為生命裡的遺憾。

( 同樣內容收錄於部落格: https://plusheart.com.tw/kids/ )

中醫四物所-全台最懶得更新的中醫平台
中醫四物所-全台最懶得更新的中醫平台
熱度指數:310
說讚數:289
留言數:21

[孕吐中醫有解嗎?]

#維納斯的誕生
#孕吐找中醫
#懷孕大小事

#什麼是孕吐:
孕吐,顧名思義,就是在懷寶寶的期間,可能聞到食物的味道、或者是吃進東西不久,就覺得噁心嘔吐。通常出現在剛懷寶寶的前三、四個月,有些人會在3、4個月之後消失,所以有些醫生會在前期鼓勵妳堅持一下。
(有趣的是,在景岳全書內,古人也觀察到孕吐在3個月後症狀會漸漸消失的現象)

#孕吐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懷孕期間,媽媽體內的賀爾蒙產生變化以穩定子宮,但是這個激素也會影響到腸胃道的蠕動,所以媽媽們可能會消化不良、脹氣、噁心想吐等等,另外,有些研究則認為和一種生長分化因子(GDF15)有關。而媽媽懷孕後,身體無法適應懷孕時的生理變化,或是擔心寶寶長不好等等心理壓力,也都可能導致孕吐變嚴重的狀況。

#孕吐中醫怎麼看:多從胃、肝、腎、衝任等方向來著手
孕吐在中醫,有惡阻、妊娠惡阻等名稱。在景岳全書中說:惡阻多因胃氣弱而兼氣滯。當然也有虛實的不同,所以還是要辨證,另外,也有媽媽本身身體狀況ok,但因為懷胎,導致衝任上壅,氣不下行,產生嘔吐。衝任二脈和女孩的月經、懷胎有關係,而衝任的氣血則由肝腎來調節,懷孕時衝脈氣血旺盛,則可透過胃經的相交會的氣衝穴而影響到胃。
《素問‧骨空論》:「衝脈為病,逆氣、裡急。」
《難經‧二十八難》:「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在辨證後,中醫會根據你的證型選擇適合的處方並作藥物的調整
例如:痰多的、夾寒、氣逆的,或者脾胃較虛的,可能用二陳湯、茯苓丸、或者香砂六君子湯等等(不要自己抓來吃)

#針灸有幫助嗎?
在穴位選擇上可以選擇內關、足三里輕輕的按摩,幫助緩解喔!
怎麼找穴位,可以看所長之前的文章
搜尋 #足三里canhelp #內關心胸胃
更專業的配穴要找中醫師喔
(不是每個孕婦都適合針灸,例如有暈針過的,要找醫師評估喔)

#每個人都會孕吐嗎:
每個人的體質、心理壓力等等都不一樣,所以有些人孕吐沒那麼嚴重,有些人則會影響到媽媽的營養均衡,且持續時間超過前4個月

#孕吐一定要看醫生嗎?
其實如果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沒關係喲!如果狀況較嚴重無法忍受,甚至到了妊娠劇吐症,就要找醫師治療囉!

😱(聽說會孕吐代表小朋友長得比較好,比較不會滑胎,所以我是不是該忍受這些不舒服才對呢?)
😱(沒害喜,是不是寶寶長不好呀?)
雖然的確是有文獻指出孕吐和流產風險降低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代表有孕吐胎兒才會更健康
所以希望媽媽們不要因為沒有孕吐就壓力太大或是對自己有多餘的罪惡感,甚至不要因為這樣就不敢找醫師介入幫忙。
舉例來說:懷孕時會分泌較多的激素去鞏固寶寶在媽媽體內,但同時此激素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此時中醫介入調理脾胃,就可以有效地緩解孕吐的狀況,也不至於會造成胎兒有滑胎的危險。

#懷孕的準媽媽們可以怎麼做:
1.保持正向的心態,別自己嚇自己喔!
2.對於味道較重、較油膩、辛辣、高糖份的食物減少攝取,可能會有幫助喔!飲食上的建議因人而異,也許吃什麼對別人有效,但如果自己試了沒效果甚至更嚴重,那就要避免喔!
3.不要吃太飽,另外要注意的是可能因為孕吐所以不想吃東西,但是空腹也可能使孕吐更嚴重,所以還是要多少吃一點(辛苦各位女孩了)
4.可以在仔細觀察自己孕吐的狀況,像是孕吐的頻率、有沒有察覺到哪些食物會引起孕吐,孕吐發生的時間等等,這些都對於醫師診斷有幫助喔~
5.另外,也有少部分情況孕吐跟甲狀腺、肝病有關,這部分也可以跟醫師討論

參考資料:
1.Associa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gnancy Los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16)
2.https://www.mayoclinic.org/
3.希臘羅馬神話: 維納斯的誕生, 作者:余瓊宜 老師

#懷孕 #孕吐 #中醫#中藥#針灸 #害喜 #妊娠 #孕吐人生 #懷孕初期 #產前準備#婦產科 #準媽媽 #morningsickness #希臘神話#婦科病

烏恩慈
烏恩慈
熱度指數:218
說讚數:206
留言數:12

孕力研究所大成功。

這次一樣從孕婦的生理變化、運動須知和好處講到各孕期的強度安排,示範如何診斷腹直肌分離。希望強化大家孕婦不僅可以運動,更『應該』運動的概念。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邀請到了兩個特別來賓。

孕力媽小花,
高高瘦瘦,很難吃胖。已經五個多月還看不到肚子的小花,其實這樣的身形懷孕最辛苦。肯定被千百萬個人過妳肚子太小,是不是怕胖不敢多吃。但天生肌肉量少。懷孕增加的體重又特別容易讓她腰痠背痛、靜脈曲張,皮下脂肪很薄更容易被說肚子怎麼那麼硬,要多休息多躺。越躺體能越差、育兒生活到底該怎麼辦? 『孕期肌力訓練』的確可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聽她講述訓練後種種不適的改變,感受到自己和胎兒一起變強壯的美好。

小花的教練,本身也是孕力媽的哇哇。也是懷孕五個多月。

聽她講述他孕前怕影響工作的不安、初期孕吐體能下滑的挫折感和擔心胎兒狀況的焦慮心情。以及隨著身體狀況的改變她如何調整訓練菜單和心態。除了滿滿感動和收穫以外,我看到了不僅是哇哇,一定還有更多正值體能巔峰的女性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在生育和職業生涯的延續中游移,藉由科學的證據和個案實際的分享,我們可以一起給她們勇氣和力量。

孕力研究所我們還可以更好。

下一場 6/26( 已額滿)。
後半年場次籌備中。預計加入更多內容和實作課程。 #孕力研究所 #撐孕婦運動 #孕動孕瘦先買起來預習

大家會想參加下半年的場次嗎?

孫語霙 營養師
孫語霙 營養師
熱度指數:192
說讚數:187
留言數:5

42小時生產馬拉松之催生催到吃全餐【下集:來剖腹吧】
  
「老婆,你怎麼在哭」
「我擔心小漢堡。」
  
聽到護理師下的最後通牒,我腦海裡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在網路上胡亂google到的催生慘案,什麼子宮破裂、胎兒缺氧之類的,不禁悲從中來。
  
說實在,我一點也不害怕剖腹,比起動手術,我更擔心寶寶的安危;同時,我也很不甘心,打從懷孕起,我就決定要自然產,整個孕期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控制體重、控制胎兒大小,三級警戒後更是天天在家做孕婦瑜珈,為的就是生產時能夠奮力把寶寶擠出來,現在還沒入場,就直接被判出局,有夠難過!
  
我更責怪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策,漢堡明明不想出來,卻被催生強制退房,他會不會也正在承受宮縮的痛苦。
  
老公看到我哭得很傷心,隨即抓了一個護理師來,跟他說:「我太太很擔心寶寶,但明明就沒事啊!」
護理師說:「寶寶心跳很好、胎動也很好,你睡覺啦,不要再哭了!」
  
#催生失敗的省思
聽完護理師的話,終於讓我比較冷靜。
回首自己的人生,我的個性一直都很急躁,凡是努力卻沒有辦法達到的事情,都會陷入憤怒又自責的情緒,久久無法釋懷,例如高中考大學時一直覺得自己考差了,對人生充滿失望;曾經想轉職到到嚮往的公司卻屢遭挫敗;但事後想想,考試考差了有影響到我現在的人生嗎沒有;公司的光環對現在的我來說有那麼重要嗎完全不重要。
  
很多事情,除了努力之外,更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已經盡力準備,雖然生不出來,但只要小漢堡平安健康的誕生,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又有什麼重要呢
  
想到這裡,我已經全然釋懷,開始對小漢堡精神喊話:「如果你覺得挑的日子你不喜歡,那你就乖乖待到天亮,明天醫生叔叔會把你拿出來。」
  
#來剖腹吧
接著,凌晨五點,護理師又幫我做了最後一次內診,開指8cm,但是胎頭還是沒有降下來,不過沒關係,因為我已經完全整理好心情要來剖腹,護理師做了手術前的解說,也請我老公簽署數張手術同意書和很多剖腹產相關的加購配套,什麼玻尿酸防沾黏、無痛改術後止痛、自費長效止痛針…等,我們對於剖腹產完全沒有做任何功課,但我老公認為催生了40小時,我們倆的身心都飽受折磨,所以只要能降低痛苦的項目,通通打勾,既然不能美美的生,但至少要爽爽的生!
  
#42小時終於迎來小漢堡
進了產房之後,我拜託醫生,不要讓我全程睡死,我想要親眼看小漢堡出來,醫生說當然沒有問題,一定會讓我看到寶寶,還可以幫我拍照留念,請我先放心的閉眼休息。
  
再度醒來時,我左顧右盼,似乎無法分辨自己在哪,掙扎了很久,想要清醒卻又再度睡去,頭上兩個大大的探照燈發出溫暖,我蓋著厚厚的棉被,卻還是不斷發抖,幾次掙扎之後,我終於清醒,但卻無法想起關於生產的所有細節,看到床頭旁的手機,我趕緊伸手取來確認一下小漢堡到底有沒有平安誕生、到底長什麼樣子。
  
打開手機相簿,看到小漢堡哇~哇~哇~哭的呼天搶地的影片,還有我們第一次接觸的合照,這個在我腦海中幻想過無數次夢幻的畫面,終於成真了,小漢堡來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在病床上留下感動的眼淚。
  
(全劇終)

烏恩慈
烏恩慈
熱度指數:143
說讚數:143
留言數:0

這些事懷孕真的不行嗎?

看到捷運上禮讓孕婦的標示,耳邊傳來熟悉的廣播「請優先禮讓老人、孕婦、及行動不便的旅客」心裡想起剛剛門診病人無奈的玩笑:「其實不用讓,大家看到孕婦應該都想閃的遠遠的。」、「醫師,我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講了,因為一講了就會開始受到很多限制,一下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做,連去看牙也被牙醫勸退。」 回想起孕婦發現新大陸般的神情,我真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笑的是這位孕婦真有幽默感,但只要想到這幾年聽過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懷孕禁忌,我也忍不住想為廣大的孕婦們打抱不平。不僅生活中的禁忌一堆,連去美容院按摩、到醫美診所除毛,也都會被視為是「不定時炸彈」,要是日後孕婦流產,肯定遭受牽連怪罪。

孕婦禁忌多,來自這三個原因 「懷孕就要多躺、少動,才不會流產?」、「孕婦最好不要打疫苗,以免影響胎兒」......這麼多禁忌,到底都是從哪來的?

1.醫學至今難以預測流產

雖然生殖科技不斷進步,但人類至今仍難以百分之百確保每一個胚胎都發育順利、完全。

根據統計,全球孕、產婦死亡率已經比半個世紀前降低了五倍,但若單看早期流產、胎死腹中和早產的發生率,數字卻沒有太大的改變,甚至隨生育年齡普遍延後而微幅地提高。

而新上市的高貴安胎藥、更精細的超音波技術,幫助其實也有限。舉早期流產為例,雖門診可用超音波檢測、出血可以補充黃體素,但若一開始胚胎就不正常,最終還是會自然淘汰而流產,跟孕婦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關係也不大。

2.哀傷的情緒需要找到出口

再加上,人們多半善於慶賀好消息,一旦發現喜事變成喪事,往往不知如何應對。

大多數人認為產房沒有奄奄一息的癌末病人、也沒有反覆進出加護病房的慢病,應該是醫院最歡樂、溫馨的地方。但產房也有陰暗面:一旦碰上殞落的新生命、急著出生的早產兒,為了化解悲傷的情緒,不管是孕婦或身旁的親友,不免會想找個對象來埋怨、怪罪。「如果妳乖乖躺著就不會早產」、「一定是我吃了不好的東西才這樣」、「會不會是那天去按摩後造成的影響」...... 3.孕婦相關的科學研究太少

醫學上做不了預測與解釋,情緒又需要找到出口,這時,各種有意無意、卻無科學根據的推論自然通通被拿出來歸因。久而久之,搞得大家一懷孕就緊張兮兮、深怕做錯了什麼。

翻開媽媽手冊,關於孕婦的食衣住行也是一大堆建議。但我發現很多事情也都沒有說清楚、講明白。『孕婦不要使用顏色過重、香味過濃的化粧品』,但到底怎樣是過重、如何才是過濃呢?

有些產品會在使用說明上標註「孕婦使用前宜先諮詢產科醫師」,但其實產科醫師不是百科全書、教科書也難以窮盡市面上所有產品,再加上許多臨床試驗礙於醫學倫理,根本沒納入孕婦做研究,因此,許多禁忌的答案不是「無解」,就是不同的醫師有不同的解答。 「少一事」有時候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衍伸的結果,就是各行各業遇到孕婦的大小事,假使沒有明確科學證據的狀況下,也是「先禁止再說」。搞得孕婦如驚弓之鳥、吃什麼喝什麼都膽戰心驚。

像是知名咖啡店標註「蘆薈孕婦不宜」、紅極一時的蝶豆花被謠傳成容易導致流產、而醫美診所也說,懷孕期間不建議執行非急迫的醫美手術,如除毛、霧眉,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這裡面當然有一部分是出自寧可信其有的謹慎,但難免也有些是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反正只是暫時受限制,又沒什麼害處」。 但有些事情,從促進整體健康、提升孕婦照護品質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好比「懷孕盡量多躺、少動,才不容易流產?」就使得孕婦運動長久以來被視為天方夜譚。但早有大量文獻證明運動和早產、流產無關,且懷孕時維持運動還能減少孕期不適、幫助順產。

有些牙醫師建議孕婦生完再來看牙,但孕期因賀爾蒙改變,牙齦容易發炎腫脹,其實是最需要口腔照護的族群。我門診中就常碰到強忍牙痛的孕婦求助無門。

流感季節,有些孕婦也會怕打疫苗會影響胎兒,但事實的真相是,孕期免疫力較差、罹患流感、甚至變重症的機會都較高。(切記,流感疫苗是死菌疫苗,對胎兒不會有影響,各大醫學會都建議不分孕期的孕婦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延誤抗體產生的時間。) 那至於醫美、喝蘆薈汁這些非影響健康的事情呢?

以除毛來說,不管是雷射機器的廠商、執行的醫師,甚至是作為孕婦生活指南的「媽媽手冊」總會抱持一個態度,「除毛也不是多必要的事,生完再做就好」(PS除毛可以用任何字去替代)

我想,醫師當然有權拒絕收孕婦,但我可以理解卻不太認同。畢竟,從科學角度看,亞歷山大雷射除毛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熱破壞皮下毛囊,對其他器官並沒有傷害,當然對隔著子宮羊水的胎兒也不會有所影響。

再者,今天談的是除毛,如果用這樣的邏輯推導到孕婦的所有事情呢?而且誰來決定必要非必要,一直固守舊的邏輯,反而很容易犧牲了孕婦的自主性。這個社會到底是尊重孕婦,還是把孕婦當作牛鬼蛇神呢?

流產跟吃了什麼食物無關 「沒辦法啊!就是以前的孕婦愛怪東怪西害到現在的孕婦」文章寫到一半,隊友冷冷的在我背後這麼說。我回頭翻了他一個白眼:「有時候是其他人去怪孕婦,並不完全是孕婦愛牽拖好嗎?」 這種難題絕對不是單一個人的錯、也不是一時半刻的能解得開的結。有時候需要很多人、好幾個世代的努力
回歸到我個人能做的層次,就是每次門診多花幾分鐘和孕婦說清楚、講明白,用字遣詞、因果關係做好釐清!

KT(郭美妤)醫師❤婦產科/醫學美容外科女醫師
KT(郭美妤)醫師❤婦產科/醫學美容外科女醫師
熱度指數:91
說讚數:90
留言數:1

🌹前天KT醫師終於接種了第二劑AZ疫苗!
因為施打第一劑時的不舒服狀況很明顯,甚至要跟醫院請假休息,所以有點擔心第二劑施打後的情況。還好施打第二劑後,除了隔天微微疲倦感和肌肉酸痛外,沒什麼不好的狀況,當然也不用跟醫院告假休息,可喜可賀!🥰

🌹KT醫師提供一些來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針COVID-19疫苗施打的資訊,供各位媽咪參考。 #10個常見Q&A,陪準孕媽咪們安心接種疫苗.

Q.孕婦打COVID-19疫苗安全嗎?
A.可以的。孕婦可以安心接種疫苗,且建議懷孕超過13週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懷孕前三個月容易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和疫苗有不當的聯想。

Q.那些孕婦不適合施打COVID-19疫苗?
A.有曾對其他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病史,罹患風濕免疫疾病必須例行住院的人,正在發燒(有明顯感冒症狀)或者急重症治療中的人;但還是可以先經由婦產科門診諮詢,讓醫師為您判斷身體及懷孕狀況。

Q.產後哺乳的媽媽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A.可以的。WHO 建議媽媽們在接種疫苗過後可以繼續哺乳,美國 CDC 及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Joint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也在第一支疫苗獲得許可之後發表了聲明,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影響哺乳安全,因此媽媽們能夠放心接種。

Q:孕婦要打哪一種COVID-19疫苗比較好?該選莫德納疫苗嗎?
A:建議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時,以mRNA疫苗,如莫德納疫苗為優先考量。對莫德納疫苗中成分過敏(例如,聚乙二醇),不應該接種莫德納疫苗即使不嚴重,也不要施打莫德納疫苗。

Q.什麼情況的孕媽咪建議一定要施打COVID-19
疫苗?
A.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若有以下問題之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有嚴重內科疾病的孕婦。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屬於高暴露風險族群。妊娠糖尿病,或BMI>40。35歲以上的孕婦。

Q.COVID-19疫苗和其他疫苗可以一起施打嗎?
A. 台灣 CDC 目前建議為間隔至少 14 天,若是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 28 天。

Q.COVID-19疫苗對於孕婦產生的副作用有那些?
A.接種疫苗後注射部位和全身性事件(副作用)很常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疲勞和其他症狀(這些副作用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反應及產生抗體以預防 COVID-19)

Q.接種後如有副作用,何時該就醫?
A.接種後需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避免罕見的過敏反應。施打完第一劑後出現嚴重與立即過敏,像是4小時內出現蕁麻疹、腫脹呼吸急迫等反應。回家後若發燒超過 48 小時、劇烈的疼痛、噁心、嘔吐,視力改變、呼吸困難、下肢腫脹、皮膚紫斑等情況,要趕緊到能處理急症的醫療院所就醫。而孕婦接種疫苗後若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Q.打COVID-19疫苗後發燒了怎麼辦?
A.若孕婦注射後有發燒或是其他副作用需要止痛退燒藥時,優先建議使用Acetaminophen,並可考慮提早給予備用藥讓接種者帶回,方便需要時使用。

Q.打COVID-19疫苗後容易發生不孕或者流產問題嗎?
A.COVID-19疫苗目前均不會導致不孕。任何孕期都可以施打疫苗,目前資料顯示不會因此增加異常懷孕、流產、畸胎等問題,但因懷孕 12 周內本就常有上述情況,施打前建議孕媽咪要先和醫師諮商。

。。。。。。。。。。。。。。。。。。。。
🌸雖然數據有限,但在懷孕期間接受 COVID-19 疫苗的臨床數據,至今並未顯示有任何安全上的顧慮。
因COVID-19 疫苗可能預防重症、死亡發生,降低呼吸器、葉克膜使用比例。
🌸目前有觀察性研究顯示在第三孕期母體施打疫苗而讓新生兒有 IgG 抗體,但是沒有數據可以證實此抗體能預防新生兒感染 COVID-19。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目前並未包括在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中,但緊急使用後目前已收集的孕婦接種疫苗數據,尚未發現有任何安全疑慮,然而還需要後續的長期追蹤。根據發展及生育毒性(DART)動物模型研究的數據,施打 COVID-19 疫苗,在懷孕期間沒有表現出任何安全上的疑慮。依據這些疫苗的作用機制,以及在 II 期和 III 期臨床試驗中所被證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預期在孕婦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和沒有懷孕的族群是相似的。
🌸 基於尊重個人自主權,孕婦可自行決定是否施打 COVID-19 疫苗,施打前可和醫療機構諮詢。
🌸媽咪們有任何疑問,KT醫師任職的澄清醫院婦產科也有諮詢電話(04)24632000 #32863

⚜ 追蹤郭醫師FB|
https://www.facebook.com/DrKTKuo/⚜

#KT美學世界 #郭美妤醫師 #KT醫師 #醫美 #醫美指南 #婦產科醫師 #微整 #微整型 #愛自己 #肌膚保養 #女性保養 #凍齡 #美麗 #愛美 #漂亮 #知性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孕婦 #孕媽媽 #施打疫苗